向他學習你不可能成為他,同誰競技你將有機會超越誰。
——趙春水
在設計中的過程中,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天津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院長趙春水與他的團隊,在多年的建筑設計、規(guī)劃實踐中,曾與扎哈·哈迪德、史蒂芬·舒茨、山本理顯、伯納德·屈米等多位大師共同完成項目的實施,盡管其中有些項目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建成,但很多時候,過程本身比結果更為重要。
年輕設計師們記下了與大師“競合”過程中點點滴滴的快樂、苦悶、思考、探索,這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場升華與蛻變。
1
扎哈·哈迪德
海之濱的貝殼
若能綻放該有多美
(扎哈·哈迪德,2004 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她是該獎項創(chuàng)立26 年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獲獎者。)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濱海文化中心與大劇院
用地面積:45公頃
建筑面積:42,30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09 — 2015 年
(由于選址變化,該項目未實施)
濱海文化中心的規(guī)劃,包括大劇院、航天航空博物館、現(xiàn)代工業(yè)博物館、美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傳媒大廈、商業(yè)綜合體七組文化建筑。于2010年12月進行了國際方案征集,同臺競技的不僅有扎哈·哈迪德建筑設計事務所與天津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的合作團隊,還有歐洲新銳事務所MVRDV,美國明星建筑師伯納德·屈米先生,以及何鏡堂院士所帶領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最終扎哈·哈迪德與天津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聯(lián)合團隊獲得專業(yè)評審的第一名。
設計方案強調對“自然”曲線的美學探討,以及建筑設計與場地設計的相互協(xié)調,這些正是扎哈所代表的哲學觀和世界觀的體現(xiàn)。尼采說:“最高貴的美是這樣一種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做猛烈的醉人的進攻,相反它是那種漸漸滲透的美?!?/strong>這正是扎哈想要表現(xiàn)的。
在與扎哈合作的過程中,天津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建筑分院團隊充分感受到,正是她不迎合、不屈從的態(tài)度,使她贏得了自由翱翔的天空,正如庫哈斯對她的評價:“她是一顆在自我軌道上運行的行星。”濱海文化中心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設計,最終方案雖未實施,但已如一滴水,撥動了我們對場地的理解、對滲透美的認識和對場地精神的追尋。
2
史蒂芬·舒茨
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
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史蒂芬·舒茨,德國GMP建筑事務所副總裁、主設計師)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濱海高新區(qū)國際3D 影視展館
用地面積:3.1公頃
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09—2015年
(由于投資業(yè)主變化,該項目尚處于擱置狀態(tài),尚未實施)
在天津濱海新區(qū)3D影視展館的設計中,舒茨團隊與與天津市規(guī)劃院建筑分院的同仁們首先從規(guī)劃入手,在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研究分析之后,確定了強調城市金融街軸線的主導作用,形成沿軸線對稱布置的基本建筑形態(tài),并將兩館建筑的設計方案與位于兩者間的市民廣場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以期將兩館建筑更好地融于城市環(huán)境中,同時使建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貢獻最大化。
舒茨強調,要始終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不被所謂的潮流迷惑。以商業(yè)聚集人氣,以文化展現(xiàn)品位,創(chuàng)建新型“文商結合”模式,為建筑與城市對話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既保持對德國建筑的嚴謹態(tài)度和高品質,又盡力體現(xiàn)了對中國具體問題和文化特質的尊重,這個項目是送給城市的禮物。
3
山本理顯
用建筑鑄造未來
哪怕只改進一點點
(山本理顯,當代日本最具創(chuàng)造力和革新精神的富有魅力的建筑師。他以使用高科技建筑材料、注重建筑與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強調建筑空間影響人們行為方式的設計原則著稱。)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天津圖書館
用地面積:4公頃
建筑面積:57,125平方米
設計時間:2008—2011年
2008年年底,天津市規(guī)劃院建筑分院團隊和日本山本理顯設計工場組成聯(lián)合團隊參加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城市設計暨圖書館單體方案設計”的國際競標,并在競標中獲得了第一名,最終被確定為實施團隊。
山本理顯強調,無論是設計多么小的建筑,也會對社會產生微小的變化,要將建筑作為媒介,創(chuàng)造出社會性的空間,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要讓自然環(huán)境和城市環(huán)境比以前更加良好。
天津圖書館項目很好地闡述了山本理顯的理念,他運用純熟的設計手法巧妙地把原本的簡潔和獨具特色的空間糅合在一起,孕育出一座令人難以置信的建筑,贏得了廣大市民、使用者、建筑界與評論界的廣泛贊譽。
4
伯納德·屈米
建筑是一種探索世界的知識形式
(伯納德·屈米,世界著名建筑評論家,設計師,建筑理論家、教育家)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工業(yè)博物館
用地地面:2.4公頃
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
設計時間:2009—2015年
(該項目正在進行初步設計,計劃2015 年開工)
工業(yè)博物館,位于天津濱海文化中心建筑群的紫云公園一側,集合工業(yè)展覽館與城市展覽館兩種功能。期望能夠容納多達5000 件的展品并配合技術先進的聲光電設計。屈米先生希望摒棄千百年來建筑師運用的傳統(tǒng)的設計方法,那就是從幾何學形態(tài)上來設計立面或者平面。他以提煉的工業(yè)元素作為建筑造型,形成采光筒的式樣,希望用現(xiàn)代的建筑技術手段和材料處理方式建成一座蘊含傳統(tǒng)工業(yè)韻味的建筑。
屈米先生認為,建筑不僅僅是造型的問題,建筑師不僅僅是設計某種形式,而是創(chuàng)造社會性的公共空間。建筑設計并不是一種有關形式的知識,而是探索世界的知識形式。人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探索世界,比如電影導演、藝術家,也可以作為建筑師來觀察這個世界。
(本文選編自《思享——設計師札記》一書)
設計是一次思想的旅行,享受這一旅程。
《思享——設計師札記》包含16個建筑、規(guī)劃項目心路歷程的詳細解讀,以項目為主線,從方案構思、發(fā)展、完成等各個側面剖析設計者的思考過程,對環(huán)境、地域、城市、文化、技術等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嘗試呈現(xiàn)現(xiàn)代建筑設計思想的主要發(fā)展趨勢。與單純的案例集不同的是,這是一本有溫度、有深度的札記,這里沒有冷冰冰的理念介紹,有的是一些項目背后的有趣故事,一些思想的精華碎片,一些常常被我們忽視的過程。
本書的第一篇,披露與扎哈、舒茨等大師合作的心路歷程,向大師致敬,并凸顯大師的思考過程與設計特色;第二篇則崇尚理性,以參與者的角度,進行對學校集群式建筑模式的推演;第三篇尊重文脈,通過西開教堂的保護與再生、天津泰安道五大院的保護與再生等項目,對城市古建項目改造提供實踐案例;第四篇堅守地域特色,從城市的角度思考每一個項目的設計,剖析建筑與城市的聯(lián)系。
設計師不能沒有思想。這是一個不缺少想法的時代,但想法總是鋪天蓋地,思想則是根深蒂固。思想的根基在于文化,文化的自覺性使思想得以彰顯。我們嘗試分析他人、分析自我,通過思想來分享我們的曾經,這也許是一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跑,在探求的路上如果有你為伴也會增添另一道風景,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共同在“思享”的路上謙遜前行。
—《思享——設計師札記》主編趙春水
鳳〡凰〡空〡間
全國最大的建筑類出版機構
一直只做一件事
用輕松有趣的方式
讓人人都能參與藝術
覺得不錯,您再分享
微信:ifenghuang2015 微博:@鳳凰空間文化傳媒
投稿郵箱:xctjfhkj@ifengspace.cn
點擊打開鏈接即可在線購買